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的“2025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暨国际电信联盟成立160周年庆祝活动”将于5月16日—17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启幕。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正加速赋能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为深入探讨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趋势,推动我国算力网络运载力质量的持续提升,助力我国信息通信产业加速科技创新和人工智能+行动实施,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全光运力·毫秒用算”论坛将于5月16日下午举行,旨在汇聚行业智慧,共商算力网络发展大计。
近年来,我国算力网络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据报道,截至2024年底,我国算力总规模达280EFLOPS(FP32),其中智能算力规模达90EFLOPS(FP32),占比达32%。算力作为重中之重,已成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然而,要实现算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构建高速、稳定、智能的算力网络至关重要。
全光运力,作为连接用户、数据与算力的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所长张海懿指出,全光运力不仅为智算中心的高质量互联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更是推动算力网络向超高速、大容量、低时延、智能化升级演进的关键。近年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产业各方,积极推进全光运力技术创新、行业应用、运载力指数评估及产业生态构建,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不仅加强了国内国际交流合作,还积极推动400G/800G等高速光传输技术标准研制,在提升算力网络运载力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构建全光运力运载力指数评估体系并推进适度超前建设高速全光网络,我国部分地区已实现城市内1毫秒算力时延圈,为算力资源的高效调配和共享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24年9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产业伙伴共同在中国算力大会·全光品质运力论坛发起“算力接入1ms城市”行动,推动实施“标准领航”、“应用牵引”及“以测促优”三项行动,成为我国算力网络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构建高效、协同、覆盖广泛的算力网络,实现城市内任意地点1毫秒算力可得。这一行动不仅体现了我国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上的雄心壮志,更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悉,多地已积极响应“算力接入1ms城市”行动,加快算力网络建设步伐。例如,青岛市发布的《数字青岛发展规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将加快算力速率变革,构建存算一体数据中心体系,实现城市任意地点的企业1毫秒算力可得。深圳市则通过建设高品质全光运力网,探索建设全市“一跳直达”数据中心直联网络,减少数据绕转时延,打造城市内1毫秒算力时延圈。
本次“全光运力·毫秒用算”论坛,将围绕优化算力互联结构、提升算力接入质量、深化算力应用赋能三大重点方向展开深入研讨。论坛将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江西省通信管理局、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基础电信运营商和相关企业的领导专家,围绕全光运力技术发展趋势、产业实践经验及算力网络在行业的实践应用创新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