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夏粮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近期,广西、河南、江苏、陕西等地出现不同程度旱情,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中央气象台5月7日18时继续发布气象干旱黄色预警:据实时气象干旱监测,陕西、河南、江苏、广西等省区存在重旱,其中,陕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部、江苏南部等地特旱。
图为宝鸡市凤翔区陕西汇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小麦种植基地。
针对旱情,中央财政提前全额预拨16亿元“一喷三防”资金,近期又下拨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3.76亿元,支持各地抗旱防病虫防“干热风”,努力夺取夏粮丰收。
财政部、应急管理部预拨4000万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山西、广西、陕西3省(区)做好抗旱救灾工作,重点用于解决城乡居民用水困难,购买、租赁应急储水、净水、供水设备,组织人员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派出抗旱工作组深入云南、广西旱区实地查看旱情,指导做好抗旱保供保灌工作;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多措并举,全力做好沿黄灌区抗旱保供保灌工作,着力夯实保障粮食安全基础。
……
目前,旱区各相关单位和农户正在持续开展抗旱工作。
广西:新挖水井+人工增雨 多地出实招应对旱情
近期,广西多地遭遇干旱,精准施策出实招,从增雨到挖井,从科学节水到高效调度,精准 “解渴” 春耕,全力保障农业生产。
4月21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上节村村民在给玉米浇水。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已累计投入2.9亿元用于支持人工增雨作业、采购抗旱物资设施设备、打井灌溉、抽水运水、修缮农田水渠等农业恢复生产工作。
在民生保障方面,广西积极采取打井、拉水送水、供水工程扩网联网等措施,确保群众饮水用水需求,全区276个大中型灌区累计供水量12.4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达816万亩。
在广西大化县,农田喷灌设备为作物浇水。
在科技抗旱方面,各地积极拓展技术手段。气象部门抢抓有利气象条件持续开展增雨作业,累计影响面积超15.8万平方公里,增加有效降水约8亿吨;都安县农业部门及时推广旱稻种植,相较传统水稻种植可节水超七成,让春耕不误农时;一些地方还通过新媒体平台传授一水多用小技巧,实现水资源最大化利用。
在水利调度方面,来宾市桂中治旱乐滩建设管理局制定详细水资源调度方案,根据降雨量启动应急抗旱橙色预警,实施水库联调、错峰调度供水,桂中治旱工程通过“基地+泵站+渠道”管理模式,将594公里渠道划分为8个灌片,以11个泵站为核心,24小时监控调度,确保水位稳定、供水高效。
河南:机械、人力齐上阵 多措并举抗旱保生产
图为河南安阳滑县白马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河南省财政下达资金5000万元,支持各地迅速开展抗旱浇麦、保粮稳产工作。
在兰考县考城镇黄泛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数十台卷盘式喷灌机、平移式喷灌机开足马力作业;水利部门通过24小时轮班提灌,同时开展2328眼农田机井的“一井一码”数字化排查,修复故障机井23眼,保障井灌设施100%正常运行,该镇还建立三级技术服务体系:7名农技专家分片包干,50个行政村的"土专家"现场示范,200余名党员干部志愿者入户指导。针对不同苗情,制定"一喷三防"技术方案,同步开展蚜虫、赤霉病监测防治。
在原阳县,为解决干旱问题,一方面巩固农田基础设施,确保灌溉系统有效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持续健全农田设施管护体系,指导各乡(镇、街道)先后开发管护平台,设置报修电话,将“12345”热线用于监督维护,确保全域机井能够实现随时维护,先后整改问题机井78眼、问题电力设施133处,保障小麦的适时灌溉。
江苏:跨区调水 智能灌溉保农业生产
江苏部分地区近期也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各部门协同联动,广开水源、科学灌溉,多举措开展抗旱指导等各项工作,保障夏粮稳产。
图为5月5日凌晨,江苏泰州抓住有利气象条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机械助力提升效率。在南通海门区高标准农田,植保机在麦田中穿梭。每台植保机每小时可灌溉约250亩,在具备条件的麦田同步采用河水灌溉方式,缓解土壤干旱问题;镇江谏壁抽水站启动抗旱补水作业,四台机组向大运河补水,日均补水量达900万立方米,为区域用水安全提供关键支撑。
智能灌溉出新招。在南京市浦口区兰花塘高标准农田里,小型田间气象站可以自动监测农田环境温度、湿度等,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农作物灌溉有了更多科学依据,手机一键实现农田灌溉;徐州一些地方推广节水灌溉,从“大水漫灌”迈向“精准滴灌”,分布在田间的传感器能自动检测土壤湿度,通过智能化灌溉泵站将水直送田间,节水增效。
专家田间“把脉开方”。在宿迁泗阳,农技人员针对不同地块土壤墒情,指导农户科学合理施肥,给小麦叶子喷洒抗旱剂、叶面肥等,就像给小麦补充“营养液”,让小麦更耐旱、灌浆更足。
数据显示,江苏省水利厅科学统筹水资源调度,今年以来已累计引水113亿立方米,“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引江济太”三大调水系统持续引水逾60亿立方米。
山西:节水灌溉+智慧农业 “满格”电力保生产
从地下渗灌管网到空中飞防作业,从电力保供网络到智慧监测系统,山西多地出实招抗旱保生产。
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曲村,飞手操控无人机为麦田打药。
在运城盐湖区解州镇曲村800亩高标准农田里,80万米渗灌带如“地下经脉”般延伸,裹着氮肥的“科技水”正通过电磁阀精准滴灌麦苗根部。近年来,运城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微喷带、智能喷灌机等设备普及率逐年提升,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墒情监测、远程控水等智慧化管理。
在山西省泽州县金村镇霍秀村麦田里,无人机盘旋在上方。
在泽州县金村镇霍秀村200亩麦田里,两台无人机将叶面肥、调节剂和抗旱剂均匀地喷洒在麦叶上,让处于孕穗扬花期的小麦生长状况得到改善。为解决小麦生长问题,泽州县农业部门迅速响应,投入128架植保无人机开展小麦抗旱剂喷洒作业,全力缓解干旱对小麦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
国网山西电力主动靠前服务,全方位做好电力供应,实现春灌保供电能力和服务质效双提升。国网运城供电公司供图
面对春灌用电高峰和旱情叠加压力,国网山西电力主动靠前服务,全方位做好电力供应,实现春灌保供电能力和服务质效双提升,用“满格电”护航夏粮生产。
陕西:手机一键调控 科技助力春灌保粮安
面对旱情,陕西省多地全力防旱抗旱,积极采取措施,力争灌区多增产、旱地不减产。
陕西省财政厅紧急筹措下达省级农业救灾资金3100万元、水利救灾资金1500万元,支持部分受灾较重的市县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在宝鸡市凤翔区陕西汇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小麦种植基地里,种植户用手机调控智能喷灌设备。
在宝鸡市凤翔区陕西汇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小麦种植基地里,手机一键调控智能喷灌设备,麦田里的喷头依次轮换浇水。当地农业、水利、电力等部门成立抗旱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对种植散户和缺劳户,提供灌溉帮扶。
图为宝鸡市凤翔区陕西汇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小麦种植基地。
在泾阳高标准农田,配备低压暗管、智能喷头、电磁出水阀的水肥一体智能设备,通过手机物联网控制终端运行,自动轮灌将以前大水漫灌时每亩70立方米以上的用水量降到了现在的17立方米,节省人力。
陕西省根据作物需水情况,坚持抽、引、提相结合,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适时开启辖区井、塘、库等水源设施,开展补水灌溉,科学调度水工程,扩大灌溉面积。
安徽:科学调配水源 全力保障农田灌溉需求
安徽省水利厅一直密切关注天气和降雨变化,实时监控河湖库蓄水和地下水,滚动开展水源保障形势分析,加强干支流控制闸调度,最大限度蓄水保水。在保障正常供水和生态用水的同时,严格控制水库等发电放水。
怀远县水利局科学调配水资源,全力保障农田灌溉需求。怀远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怀远县,当地水利局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紧急借调并安装多台大功率潜水泵,全力打通水源输送通道,从安徽省机电排灌总站、蚌埠市水利局、蚌埠市应急管理局等调度80kW、25kW等不同型号临时水泵共48台套。同时,抽调26名技术人员组成3支技术服务队,不分昼夜地为该县乡镇免费提供维修泵站机组、架设临时泵站等技术服务。
云南:推进地下找水、天上要水、山泉引水等“五个行动”
云南纵深推进地下找水、天上要水、山泉引水、应急调水、全民节水等“五个行动”,累计实施飞机增雨作业25架次、地面增雨作业678点次,及时启用151个打井工程、290个山泉引水工程和139个应急调水工程,保障了170.2万人饮水安全,并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力保障灌溉用水需要。
……
图为宝鸡市凤翔区陕西汇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小麦种植基地。
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正研级高工翟建青提醒大家,干旱期应注意避免采取大水漫灌等不当灌溉方式,减少氮肥施用,多施磷、钾肥增强作物抗逆性,避免干施化肥引发肥害。农业方面,各地需根据苗情和当地实际情况,分类采取灌溉措施。气象部门需加密监测天气条件,如有增雨作业条件,可适时开展增雨作业,短期内增加降水量,以缓和旱情。
记者:王 莹、冯文雅
新华网新闻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