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科学教育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一零一中举办-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5/13 17:30:12
来源:新华网

中小学科学教育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一零一中举办

字体:

  新华网北京5月13日电 12日,主题为“智启未来·科教融合”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一零一中学举办。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指导,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圣陶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研讨会由海淀区教委副主任赵霞和区教科院院长吴颖惠共同主持。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陆云泉在致辞中表示,在全球科技革命与教育变革深度交汇的背景下,如何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答题。数智让科学教育优质资源普惠共享成为现实,让因材施教从理想走向实践,让教育评价与管理迈向科学化、智能化,消融学习边界,让终身学习体系加速成型。

  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任杜荣贞介绍了海淀区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的推进策略,推动全区科学教育质量系统跃升。他希望平衡好教育公平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关联好基础教育与终身学习,整合好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评价好教育成果与可持续发展可行性,构建科学教育新格局。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方维海带来了题为《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专题报告。他建议青年教师主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学习人工智能基础知识,运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辅助开展教学改革,结合教育创新和发展趋势,开发新的深度学习算法与模型,才能从容面对未来教学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在智能化教学中真正实现富有特色的创新。

  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以《数智时代的科学教育创新实践》为题发言,介绍了通过数智赋能科学教育理念更新,数智技术赋能教学方式创新,数智赋能科学教育资源生成新范式,数智赋能科学评价新机制,数智赋能嵌入式教科研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呈现了海淀区探索数智时代科学教育“加法”的具体策略。

  北京一零一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熊永昌围绕《多维联动、融合贯通的科学教育探索与实践》主题,介绍了学校科学教育的经验。他表示,基于国家课程的三层八域课程体系,学校建立了多层次、多样态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通过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学科实践与跨学科融合相结合,各类社团与项目相结合;从问题到课题,鼓励学生找到真热爱;从兴趣到志趣,指导学生研究真问题,从学业到事业,引领学生潜心科研开展真探究。学校内外资源联动,建立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大中贯通体系。

  人大附中校长刘小惠以《AI赋能科学教育的实践探索》为题,进行学校经验分享。北京八十中校长任炜东分享了《集团化视域下科学教育的体系构建》的典型经验。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院院长陆优君介绍了《科学教育特色课程群助力创新人才培养的黄埔探索》的区域经验。

  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副部长朱立达表示,中国科协始终致力于推动青少年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通过基层组织建设深化与教育系统的协同合作,在全国推广"三长制"(医院院长、中小学校长、农技站站长),邀请教育工作者加入科协组织网络,共同开发科学教育资源。他建议中小学充分运用科协系统的国家级学会、科研院所等优质资源,在科学课程设计、师资培训、实践阵地建设等方面形成合力将"科学教育做加法"落到实处,为培育具有科学家潜质、心怀科技报国理想的时代新人提供系统性支撑。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综合处处长张杨对推进科学教育提出了建议,要深入认识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的重要性,科学教育关系国家战略、民族素质、教育综合改革;推动科学教育要坚持明确的目标,构建以人工智能教育为牵引,以培养体系建设为轴心的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系统结构;推动科学教育要用好人工智能优势,强化综合能力塑造,利用AI推动教学改革、跟踪学习,优化人才培养路径。她期待推动“双减”工作久久为功、持续用力深化的同时,进一步的调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内涵式发展。

  研讨会现场,围绕学校科学教育实践创新、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新探索、数智时代的创新人才培养三个话题,以平行论坛形式展开了深入交流和研讨,17所学校代表分享了在各领域专题下的探索经验。北京一零一中学展示了14节数智赋能各学科教育的观摩课,从10个学科展示了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的探索实践,以及一零一智慧校园应用场景的建设。活动的开场环节,学生们还展示了多项科技发明成果。

  本次活动是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一次阶段成果展示,海淀区团区委书记、区青联主席任一丁等嘉宾,以及来自北京市及全国多地的中小学校长、教师、研究机构专家近400人参会,共同探讨了科学教育创新实践的有效策略,展示了不同区域和学校科学教育“加法”取得的成效”,携手共绘中小学科学教育未来发展新图景。

【纠错】 【责任编辑: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