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战旗方队接受检阅。新华社记者 张铖 摄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 题:胜利的旗帜 不朽的荣光——记战旗方队
梅世雄、王慧、王强
3日上午,秋日的天安门广场,长空如洗。
战旗方队80面战旗在秋风中猎猎舒展。
由全军功勋荣誉部队代表组成的战旗方队,是阅兵场上最为特殊的一支方队——参阅单位最多、参阅领队最多、传承荣誉最多,气势恢宏、壮阔浩荡。
“战”代表了历史和辉煌,“旗”代表了方向和引领。接受检阅的80面战旗,从全军各部队遴选确定,分别来自五大战区,涵盖陆、海、空军和武警部队,由团、营、连三级功勋荣誉单位代表组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鏖战长城内外、浴血大江南北,杨靖宇、“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等英雄和群体,浩然正气、激荡山河,红色血脉、永续传承。
阅兵中,“杨靖宇支队”战旗在阳光下格外夺目。当年,杨靖宇不屈的躯体连敌人都感到敬佩——当残暴的日军剖开他的胃,只见棉絮、草根和未消化的树皮。训练中,擎旗手、第83集团军某合成旅排长尤树鹏精益求精提升动作标准。每当精疲力尽时,他总是这样激励自己:“将军在恶劣环境中与敌鏖战多年,我也要认真训练每个动作,不让这面战旗在我手中失去光彩。”
当“刘老庄连”战旗迎面驶来时,观礼台上的94岁抗战老兵顾超情不自禁地探身向前。时光倒流到1943年3月的苏北刘老庄。面对二十倍于己、装备精良的日军,年轻的新四军连长白思才和指导员李云鹏,带领全连82勇士死战不退。弹药耗尽,阵地被围,伤痕累累的勇士们仍高擎战旗冲锋,直至全部壮烈牺牲。今年被确定为擎旗手以来,第82集团军某合成旅“刘老庄连”副连长王宸一就像个“永动机”,训练起来从不知道啥是苦啥是累。
当“狼牙山五壮士”战旗经过时,三位银发老人相互搀扶着站起,胸前勋章与苍苍白发交相辉映。作为“狼牙山五壮士”战旗擎旗手,第74集团军某合成旅排长郭海洋身上也有一股子拼劲。“视死如归、宁死不屈,这是老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从连队当兵提干,去年军校毕业后又返回连队任职的郭海洋,决心继承革命精神,建功强军事业。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战旗方队接受检阅。新华社记者 孟涛 摄
28岁的李港是眼含热泪经过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检阅的。作为“平型关战斗模范连”擎旗手,驻香港部队某合成旅二级上士李港,当先锋、作表率,以自身模范行动感染着身边战友。
经过天安门的那一刻,“百战百胜第三营”擎旗手李奇更加深刻理解了战旗背后的精神密码。作为第78集团军某合成旅班长,“沿着胜利足迹”一路向前的李奇曾经赴非洲执行为期445天的维和任务。“每当面临危险、面对考验的时候,一想起那面血染的战旗,就会给我带来力量。”他说。
一面面战旗,从风雨如晦的革命征程中走来,于硝烟四起的战火洗礼中挺立,在强军兴军的时代征程中飘扬。